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AVM)患者首次颅内出血的风险低于预期,年龄较大、伴有动脉瘤以及小脑或深部AVM位置被确定为独立风险因素。
根据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分册》(JAMA Neurology)上的研究结果,未破裂脑动静脉畸形(AVMs)患者的首次颅内出血(ICH)年发生率低于先前报告。
未破裂脑AVM是一种复杂的血管病变,可能引发致命性出血,但由于对自然破裂风险的不确定性,治疗决策一直具有挑战性。因此,研究人员确定了首次ICH发生率和风险因素的精确估计。这项多中心、国际队列研究于2017年至2023年间进行,使用了来自7个国家9个参与中心的数据。研究纳入了回顾性和前瞻性数据。
分析共纳入3030名参与者,所有参与者均经影像学确诊为未破裂脑AVM。参与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四分位距[IQR],25-50岁),50.3%为女性。此外,45%的患者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36%以头痛为表现,21%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AVM的最大直径中位数为3.1厘米(IQR,2.2-4.4厘米)。在AVM中,10%表现为仅深静脉引流,11%位于小脑或幕上深部区域,19%伴有动脉瘤。
未破裂脑AVM的管理决策取决于仔细权衡治疗的风险-收益与出血风险。
在超过11,339人年的随访中,159名参与者经历了首次ICH,对应发病率为每100人年1.40例(95%置信区间[CI],1.20–1.64)。多变量分析显示,首次出血的独立风险因素包括年龄较大,60岁及以上个体与20岁以下个体相比风险更高(风险比[HR],2.01;95% CI,1.14–3.57)。伴有动脉瘤也增加了风险(HR,1.66;95% CI,1.06–2.59),小脑或幕上深部位置同样如此(HR,1.87;95% CI,1.16–3.00)。拥有两个或以上风险因素的参与者出血风险高出65%(HR,1.65;95% CI,1.21–2.25)。
本研究观察到的ICH年发生率明显低于临床实践中常引用的2%至4%。
研究局限性包括回顾性和前瞻性设计混合、队列间随访时间长短不一,以及部分临床因素数据缺失。
研究作者指出:“未破裂脑AVM的管理决策取决于仔细权衡治疗的风险-收益与出血风险。”
披露声明:本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额外的国际基金会资助。多位研究作者声明与生物技术、制药和/或医疗器械公司存在关联。完整披露列表请参见原始参考文献。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