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是心脏上腔室快速无序收缩导致的异常心跳现象,这种过去多见于65岁以上人群的疾病,近期研究发现年轻群体发病率显著上升。德州健康达拉斯医院临床心脏电生理学家Brian Le博士在接受KERA新闻专访时表示,这种趋势早在其预料之中。
"我认为主要原因是现代可穿戴设备检测精度的提升。"Le博士指出,"这些设备能捕捉到过去因未进行常规监测而被遗漏的年轻病例。现在患者会主动反映:'我的心跳出现异常'或'监测显示心律不齐'。"他同时指出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电子烟使用、能量饮料消费、肥胖引发的睡眠呼吸暂停和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慢性病在年轻群体中的蔓延。
在临床实践中,Le博士确实观察到两类年轻患者群体。一类是长期进行极限耐力运动(如马拉松、铁人三项)的"超级健康"人群,这类罕见病例因迷走神经介导的房颤触发因素在青少年期发病。但更多常见病例则是伴随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这些人群同时存在酒精、咖啡因、能量饮料和减充血剂过量使用,部分人还长期使用ADHD药物。
关于治疗方案,Le博士强调:"首要措施是生活方式调整。我们需要针对性解决肥胖减重、睡眠呼吸暂停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停止摄入诱发因素如咖啡因和能量饮料。"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可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导管消融术。这种微创手术通过股静脉导入导管,在肺静脉区域施加能量消融,阻断异常电信号传入心脏。
对于"治愈"问题,Le博士指出:"随着年龄增长必然伴随发病风险,我们虽无法战胜时间,但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延缓发病。"他特别提出"优雅地老去"理念:保持规律运动、健康饮食、身心养护,同时要理性接受生理性衰老带来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保持完美健康状态,遗传因素也可能导致心房颤动,这体现了心脏器官的自然退化规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