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发现
2025年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研究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动脉斑块中检测到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研究显示,斑块中含微塑料的患者在三年内心脏病发作、中风或死亡的概率是不含者的4.5倍。这项研究提出了迫切问题:微塑料暴露是否应被列为吸烟、高胆固醇等已知风险之外的心血管新威胁。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系统司主任苏珊·加德纳今年6月曾表示:"可以安全地说,微塑料几乎无处不在。"但研究人员在人体动脉斑块中发现这些微小塑料颗粒时仍感到惊讶。这项由意大利团队完成的观察性研究追踪了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针对无症状颈动脉疾病)的患者,并分析其斑块样本及三年随访数据。
研究团队指出,全球塑料产量将持续增长至2050年,其降解过程会通过洋流、大气风力和陆地作用扩散至全球,最终形成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和小于1000纳米的纳米塑料(比人类头发细百倍)。此前报道显示,这些颗粒会从不粘锅具、外卖容器、苏打瓶甚至清洁海绵中脱落。
研究团队分析的257名患者斑块样本中,150人(58.4%)检测到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聚乙烯碎片,31人(12.1%)检出第三大合成塑料聚氯乙烯。数据显示,含有这些塑料颗粒的患者在34个月随访期内发生心肌梗死、中风或任何原因死亡的风险提升超四倍。
论文指出,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通过摄入、吸入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后可能产生毒理效应。动物模型显示,这些颗粒可能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和炎症,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新型风险因素,具体表现为心率异常、心功能受损、心肌纤维化和内皮功能障碍。但研究团队强调,这些发现的临床意义尚不明确,仍需更多研究。
波士顿学院儿科医生兼流行病学家菲利普·兰德里安在同期配评论文中指出,该发现本身是突破性进展。核心问题是:是否应将微塑料暴露列为心血管风险因素?哪些器官除心脏外存在风险?如何减少暴露?
相关研究已发现微塑料广泛存在于人体肺部、血液、胎盘及肝脏中,可能与肝损伤有关。最新研究首次证实其与动脉斑块及严重健康后果的直接关联。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