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免疫系统存在阴暗面:它本应抵御入侵者以维持健康,但有时却会背叛机体,攻击自身细胞和组织。
被称为自身免疫疾病的病症几乎可影响身体任何部位,波及数千万人群。尽管在女性中最为常见,但此类疾病可侵袭任何年龄层,包括成人与儿童,且发病率持续上升。
新研究带来了突破性希望,治疗方法或将超越单纯压制症状的局限。数十项临床试验正测试重新编程失控免疫系统的方案,在狼疮、多发性肌炎等疾病中已取得初步成功。其他研究人员则致力于延迟潜在自身免疫疾病的发展进程,受一种药物的启发——该药物可在1型糖尿病症状显现前争取宝贵时间。
“这可能是我们在自身免疫领域经历过的最激动人心的时刻,”纽约大学朗格尼健康中心(NYU Langone Health)风湿病学家艾米特·萨克塞纳博士(Dr. Amit Saxena)表示。
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关键信息。
什么是自身免疫疾病?
这些慢性疾病严重程度从轻微到危及生命不等,已知超过100种,根据损害机制和部位命名各异。类风湿关节炎与银屑病关节炎主要攻击关节;舍格伦综合征(Sjögren's disease)以干眼和口干为特征;多发性肌炎(myositis)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以不同方式削弱肌肉功能,后者通过破坏神经信号传导实现;狼疮(lupus)症状表现多样,包括蝶形面部皮疹、关节肌肉疼痛、发热以及对肾脏、肺部和心脏的损害。
此类疾病还具有反复无常的特性:即使长期病情稳定的患者也可能毫无征兆地突然出现“发作”。
为何自身免疫疾病诊断如此困难?
许多疾病初期症状模糊,时隐时现或与其他疾病相似。症状重叠现象普遍——例如类风湿关节炎与舍格伦综合征同样会损害主要器官。
诊断需多项检测,包括血液检测以发现错误附着于健康组织的抗体。过程通常以症状为核心,需排除其他病因。根据疾病类型,可能耗时数年并辗转多位医生方能拼凑线索。改进工作正在进行:国家多发性硬化症协会正向医生普及更新的诊疗指南,以简化多发性硬化症(MS)的诊断流程。
免疫系统如何失控?
人类免疫系统如同复杂军队:哨兵负责探测细菌或癌细胞等威胁,各类“士兵”实施攻击,而“调停者”则在危险解除后平息反应。关键在于其能区分外来物质与自身组织(科学家称之为“免疫耐受”)。
有时混淆的免疫细胞或抗体会逃脱监控,或“调停者”无法在战斗后恢复秩序。若系统无法识别并修复问题,自身免疫疾病便逐渐形成。
自身免疫疾病常由触发因素引发
多数自身免疫疾病(尤其成人病例)并非源于特定基因缺陷,而是受多种影响免疫功能的基因共同作用导致易感体质。科学家指出,还需“环境”触发因素(如感染、吸烟或污染物)启动疾病进程。例如,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pstein-Barr virus)已被证实与多发性硬化症相关。
研究正聚焦最早期分子触发机制。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为例——这类白细胞是感染或损伤的首应部队,但异常活跃的中性粒细胞被怀疑在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中起关键作用。
女性面临最高风险
女性约占自身免疫患者总数的80%,其中许多年轻。激素可能参与作用,但更关键的是生物学差异: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而男性为X和Y染色体各一。研究显示,女性细胞关闭额外X染色体的机制异常或加剧其易感性。
男性同样可能患病。一种2020年新发现的重症疾病VEXAS综合征主要影响50岁以上男性,除典型自身免疫症状外,还引发血栓、呼吸急促和盗汗。
特定人群风险更高:狼疮在黑人和西班牙裔女性中更常见;北欧人群患多发性硬化症(MS)的风险高于其他族群。
治疗复杂性与挑战
投资研究公司晨星(Morningstar)数据显示,全球自身免疫疾病治疗市场年规模达1000亿美元,尚未计入就诊成本及工作时间损失。治疗需终身维持,虽通常由保险覆盖但费用高昂。
不久前,多数疾病除高剂量类固醇和广谱免疫抑制剂外别无选择,后者副作用包括感染和癌症风险。如今部分新药可靶向特定分子,免疫抑制程度更低。但对许多疾病而言,治疗仍依赖试错,患者决策缺乏明确指导依据。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