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肠道问题可能预示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风险,一项新研究显示。该研究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分析了155种健康状况与这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研究团队发现若干可治疗的常见病症与后续神经退行性疾病发展存在关联。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症的出现时间与风险提升程度密切相关。研究特别指出:
- 肠道-大脑轴的紊乱
- 激素代谢异常
- 维生素D缺乏
- 功能性肠道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长期预警信号
这项大规模研究首次系统性地追踪了14种与阿尔茨海默病显著相关的病症,包括:
- 淀粉样变性病(异常蛋白质沉积)
- 脂蛋白代谢紊乱
- 慢性胃炎
- 1型和2型糖尿病
- 维生素D缺乏症
对于帕金森病,研究确认了以下高风险因素:
- 功能性肠道紊乱
- 糖尿病
- 胰腺分泌异常
- B族维生素缺乏
肠道-大脑轴的关键作用
研究重点揭示了肠道与大脑的双向通信网络——肠脑轴的作用机制:
- 激素信号(如肠道肽类物质)
- 神经传导(通过迷走神经)
- 免疫调节(细胞因子等)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神经病学教授David Perlmutter指出:"研究最惊人的发现是系统性紊乱与神经退行性风险的明确关联。这颠覆了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视为单纯脑部疾病的传统认知。"
代谢与激素因素的影响
研究揭示了显著的时间依赖性:
- 2型糖尿病确诊后10-15年,阿尔茨海默病风险提升最明显
- 甲状腺功能异常与认知衰退的长期关联
- 维生素D水平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中的普遍性
临床实践的变革
研究建议临床监测应重点关注:
- 肠道健康指标(如肠易激综合征症状)
- 代谢标志物(血糖控制、脂质水平)
- 激素状态(甲状腺功能、维生素D水平)
该研究为预防策略带来突破性启示:通过中年期的代谢、内分泌和肠道健康维护,可能延缓甚至预防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作。研究团队强调,早期干预窗口期可达发病前15年。
不过,该领域的专家也指出当前研究的局限性:尚未明确肠道紊乱与神经退行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慢性炎症等潜在机制的作用路径。这些将是后续研究的重点方向。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