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发现夏令时调整或不会引发心脏病发作Daylight Saving Time May Not Trigger Heart Attacks After All, Study Finds | Duk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环球医讯 / 心脑血管来源:medschool.duke.edu美国 - 英语2025-09-15 00:04:34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49字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显示,夏令时调整前后的心脏病发作率无显著变化,长期睡眠习惯对心脏健康的影响远超一小时时钟调整。该研究分析2013-2022年17万患者数据,仅2020年春季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激增,可能与新冠大流行压力相关。研究强调睡眠时长异常(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才是心血管风险主因。
夏令时调整心脏病发作心脏健康睡眠习惯心血管风险急性心肌梗死睡眠时长中风风险交通事故职场伤害
新研究发现夏令时调整或不会引发心脏病发作

新研究显示,心脏健康可能更多取决于长期睡眠习惯,而非一小时的时钟调整

2025年9月9日

By Shantell Kirkendoll

(北卡罗来纳州达勒姆讯)当大多数美国人准备在11月2日周日将时钟回拨一小时时,一项新研究动摇了长期存在的观念:夏令时调整会因扰乱睡眠而引发心脏病发作激增。

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对过去十年近17万名患者数据进行大规模分析,发现夏令时转换前后数周的心脏病发作率并无显著增加——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调整。

该研究结果于9月9日发表在《JAMA网络开放》上,挑战了早期小规模研究的结论。此前研究认为春季调整(造成人们损失一小时睡眠)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上升。

新研究的唯一例外是2020年春季夏令时调整后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例激增,这恰逢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期间存在广泛压力、不确定性及医疗系统紊乱。

"这是我们对夏令时与心脏健康关系最全面的研究,"杜克健康中心介入心脏病专家、杜克大学医学副教授Jennifer Rymer博士表示,"数据显示改变时钟并不会引发心脏病发作激增。"

该研究使用美国心脏病学会胸痛MI注册数据,分析2013-2022年病例,分析工作在2024年3月至2025年5月间完成。夏令时制度通过每年两次调整时钟来延长温暖季节的白昼时间。立法者仍在辩论是否应永久实施夏令时或彻底废除。

研究人员强调睡眠仍是心脏健康关键因素。睡眠质量差和极端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始终与心血管风险相关联。

研究团队对比了夏令时调整周(春秋季)与前后数周的心脏病发作率。春季数据显示:调整周有28,678例(17.0%)AMI治疗病例,调整前一周28,596例(16.9%),调整后一周28,169例(16.7%)。秋季数据呈现相似模式:调整周27,942例(16.5%),调整前一周27,365例(16.2%),调整后一周28,120例(16.7%)。研究期间患者人口统计特征稳定,中位年龄65岁,女性约占病例数的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发现医院死亡率、中风率及其他结果均与夏令时无显著关联。"过去十年心肌梗死后治疗手段的进步或许解释了为何本研究未发现统计学显著变化,"Rymer指出,她专门通过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快速疏通阻塞的冠状动脉。

研究团队指出,既往研究可能受样本量较小和地理范围有限影响。新研究覆盖亚利桑那州和夏威夷州(不实行夏令时)提供了自然对照组,呈现更准确图景。

"特定时间段心脏病发作率上升可能有诸多原因,例如流感和其他呼吸道疾病暴发,"Rymer强调,"虽然本研究聚焦夏令时调整期,但需记住其他季节性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

睡眠仍至关重要

研究特别指出睡眠仍是心脏健康关键因素。极端睡眠时长(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始终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研究显示,对于睡眠不足者,增加1小时睡眠可将心肌梗死风险降低20%。

后疫情时代工作时间弹性化和远程办公普及,可能减弱了夏令时调整对日常作息的冲击。随着刚性工作时间减少和数字化连接加强,时钟调整对睡眠模式和整体健康的影响可能减弱。

尽管新发现可缓解对心肌梗死的担忧,但其他研究证实时钟调整与中风风险、交通事故和职场伤害增加存在关联。

参与研究学者:Shung Li、Karen Chiswell博士、Aman Kansal博士、Michael G. Nanna博士、Jorge Antonio Gutierrez博士、Dmitriy N. Feldman博士、Suni V. Rao博士,资深作者Rajesh V. Swaminathan博士。

资金来源:美国心脏病学会

【全文结束】

大健康

猜你喜欢

  • 常见睡眠习惯增加数十种致命疾病风险 包括痴呆症和心脏病常见睡眠习惯增加数十种致命疾病风险 包括痴呆症和心脏病
  • 儿童高血压患者更可能在50多岁时死于心脏病儿童高血压患者更可能在50多岁时死于心脏病
  • 研究发现食品中的微塑料可进入动脉研究发现食品中的微塑料可进入动脉
  • 50多岁心脏病风险或可从7岁时预测50多岁心脏病风险或可从7岁时预测
  • 新研究发现ADHD药物治疗可降低自杀行为、事故和犯罪风险新研究发现ADHD药物治疗可降低自杀行为、事故和犯罪风险
  • 光照颜色或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光照颜色或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和中风
  • 2型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复杂性与再入院率2型糖尿病与急性心肌梗死:入院复杂性与再入院率
  • 心血管梅毒风险:为何导致心脏病发作,如何治疗与预防2025心血管梅毒风险:为何导致心脏病发作,如何治疗与预防2025
  • 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心脏病发作研究发现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心脏病发作
  • 研究发现曾遭受跟踪的女性患心脏病风险更高研究发现曾遭受跟踪的女性患心脏病风险更高
  • 心脏病发作可能具有传染性 疫苗或可预防心脏病发作可能具有传染性 疫苗或可预防
  • 研究发现遭受跟踪或获得保护令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研究发现遭受跟踪或获得保护令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风险更高
  • 脑血管意外脑血管意外
  • 超过50岁?医生希望你知道的心脏病隐藏信号超过50岁?医生希望你知道的心脏病隐藏信号
  • AI赋能听诊器TRICORDER研究取得历史性突破 助力早期心脏病检测AI赋能听诊器TRICORDER研究取得历史性突破 助力早期心脏病检测
  • 中风与心脏病发作:有何不同?中风与心脏病发作:有何不同?
大健康
大健康

热点资讯

大健康

全站热点

大健康

全站热文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