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睡眠障碍的人群罹患严重疾病的可能性高出40%。最新研究已将失眠症与痴呆症及认知功能衰退建立关联。
失眠症被定义为持续超过三个月、每周三晚或更长时间无法正常入睡的状态。据估计,约16%的人口正受失眠症困扰,而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指出,我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会经历一次睡眠问题。
如今,一项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上的新研究发现,慢性失眠患者比非慢性失眠患者更易发展为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MCI)。该研究招募了2,750名平均年龄70岁、认知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人作为受试者。
其中16%的参与者患有慢性失眠症。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了平均5.6年的追踪观察,期间定期询问其睡眠模式、开展思维与记忆测试,并通过脑部扫描检测阿尔茨海默病相关迹象。
梅奥诊所睡眠医学专家、研究主要作者迭戈·Z·卡瓦略表示:“我们的研究聚焦失眠对大脑健康不同指标的影响,旨在解析失眠与认知衰退的关联机制。这种关联是否仅通过淀粉样蛋白等阿尔茨海默病相关变化产生,还是同时涉及影响白质的脑血管通路?”
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慢性失眠症受试者罹患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比非慢性失眠症受试者高出40%。据《今日医学新闻》报道,这一风险增幅相当于大脑额外老化3.5年。
卡瓦略指出:“在我们的模型中,失眠对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症风险的影响,甚至超过同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等两种心脏代谢疾病,或比实际年龄大3.5岁——这些均为已知风险因素。该发现意义重大,将推动失眠症成为潜在可调节风险因素的关注焦点。从公共卫生视角看,这种关联的强度尤为显著,尤其考虑到该病症在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率。”
此外,研究人员发现睡眠时间少于常规者,其大脑中白质高信号和淀粉样斑块的累积量更易增加——这两者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特征。
卡瓦略补充道:“我们证实,伴睡眠减少的失眠症不仅与淀粉样蛋白等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相关,还表现为更差的脑血管健康,白质高信号显示的小血管疾病证据更为明显。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它支持了伴睡眠减少的失眠症可能通过两种独立机制加速认知衰退的理论。”
其他相关研究
这并非首次建立睡眠问题与痴呆症的关联。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的研究显示,日间嗜睡程度持续加重、可能进行“过度”午睡的女性,罹患痴呆症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两倍。
研究作者指出:“在80多岁的社区居住女性中,五年间24小时嗜睡程度持续上升者,同期痴呆症风险翻倍。多维度24小时睡眠-觉醒活动的变化,或可作为最年长女性群体痴呆症的早期预警指标或风险因素。”
2016年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期刊的另一项研究表明,睡眠时长过高或过低均会增加认知障碍及痴呆症风险。而2021年刊载于《自然·通讯》期刊的研究则证实,中年时期睡眠时间缩短与更高的痴呆症风险相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