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损失与心力衰竭风险升高存在关联,其中听力障碍引发的心理困扰在该关联中起关键作用,这是发表在《Heart》杂志上的一项大规模长期研究结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听力损失和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全球约有6400万人受心力衰竭影响。尽管已有研究显示听力障碍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但主要归因于社会疏离等间接因素。本次研究首次基于客观听力测试数据,全面探讨听力能力与心力衰竭风险的直接关联。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库的164,431名参与者数据(4,369人使用助听器),平均年龄56岁。通过标准化数字三联测试(DTT)和语音识别阈值(SRT)测量听力能力,将未使用助听器的160,062人分为正常(88%)、不足(10.5%)、差(1.5%)三组,并收集健康、生活方式及心理社会因素数据。
研究发现:
- 在平均11.5年的随访中,2.9%参与者发生心力衰竭
- 与正常听力者相比,听力不足和严重受损者的心力衰竭风险分别增加15%和28%
- 助听器使用者风险增加26%
- SRT水平与社会孤立、心理困扰及神经质呈显著正相关
- 心理因素在非助听器使用者中解释了9%的综合中介效应
研究人员指出,内耳毛细血管丰富且代谢需求高,可能更易受系统性血管疾病影响,提示听力损伤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敏感指标。同时强调,助听器虽能改善听觉功能,但未能解决潜在血管问题。
研究团队建议将听力健康评估纳入心血管风险评估体系,并提出加强心理干预可能是降低心力衰竭风险的关键。该结论为心血管疾病预防提供了新的视角,但需进一步研究验证因果关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