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
硒是具有抗氧化、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的必需营养素。研究表明,在危重患者中,硒补充治疗可能是一种潜在的辅助疗法。
目标
本研究旨在通过已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SRMAs),概述硒补充治疗对成年危重患者的疗效。
方法
通过PubMed、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截至2022年7月的合格SRMAs。对每个结局指标,使用随机或固定效应模型重新计算风险比(RRs)或均值差异(MDs)及其95%置信区间(CIs)。采用AMSTAR2工具评估方法学质量,用GRADE工具评估证据质量。
结果
基于纳入标准,共分析17个荟萃分析中的24个RCTs。结果显示,硒补充治疗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RR: 0.83,95% CI 0.71-0.98,P=0.024)和急性肾衰竭发生率(RR: 0.67,95% CI 0.46-0.98,P=0.038),但证据质量均为低等级。中等到极低质量证据显示,硒对感染风险(RR: 0.92)、肺炎(RR: 1.11)、ICU住院时长(MD: 0.15天)、医院住院时长(MD: -0.51天)及通气天数(MD: -0.98天)均无显著影响。
结论
基于低质量证据,硒补充治疗可改善危重患者的总死亡率和急性肾衰竭风险,但对其他结局无显著疗效。
引言
危重疾病会激活氧化网络,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硒通过抗氧化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辅助因子(维生素C、E、锌、铜、锰等)构成内源性抗氧化防御系统。硒缺乏常见于脓毒症患者,与感染并发症增加和死亡率升高相关。
方法
注册与报告规范
本综述遵循Cochrane干预系统评价手册和GRADE方法,并按照PRIOR框架注册于PROSPERO(CRD42022347493)。
检索策略
两名作者系统检索了MEDLINE、Scopus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手工筛查参考文献以补充文献。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1)针对成年危重患者的RCT系统综述;2)干预组静脉注射硒;3)报告总死亡率、感染等9项主要结局的RR或MD值。排除儿童、孕妇研究。
数据提取
提取数据包括:第一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干预类型、结局指标、效应量等。
方法学质量评估
使用AMSTAR2工具评估SRMAs质量,用Cochrane工具评估RCT偏倚风险。
数据合成与分析
采用DerSimonian-Laird随机效应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重新计算RR和MD值。I²统计量评估异质性(0%-40%无明显异质性,75%-100%高度异质性)。
证据分级
通过GRADE方法将证据分为高、中、低和极低质量。主要降级因素包括偏倚风险、不一致性和不精确性。
结果
研究筛选
共检索到2472篇文献,最终纳入17个SRMAs中的23个RCT。研究人群包括胃肠道出血、SIRS、脓毒症、创伤等患者。
研究特征
纳入研究时间跨度1983-2018年,硒剂量范围474-4000μg/天。干预组使用硒和亚硒酸钠,对照组使用低剂量硒或生理盐水。
方法学质量
AMSTAR2评估显示:4个SRMAs质量较高(23.5%),1个中等(5.9%),6个低(35.3%),6个极低(35.3%)。
荟萃分析结果
主要结局
总死亡率
16项研究显示,硒显著降低总死亡率(RR: 0.83,P=0.024,I²=31.6%,GRADE低质量)。亚组分析显示高剂量组(>1000μg/天)和对照组无硒补充的研究效果更显著。
28天死亡率
21项RCT显示,硒对28天死亡率无显著影响(RR: 0.95,P=0.478,GRADE中等质量)。
次要结局
急性肾衰竭
8项试验显示,高剂量硒显著降低急性肾衰竭发生率(RR: 0.67,P=0.038,GRADE低质量)。亚组分析发现≤1000μg/天剂量组效果显著。
其他次要结局
对感染风险(RR: 0.92)、肺炎(RR: 1.11)、ICU住院时长(MD: 0.15天)等均无显著影响,证据质量为中等到极低。
不良事件
7项研究显示,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RR: 0.98),但无统计学差异(P=0.788)。
讨论
本研究首次全面评估硒在危重患者中的疗效。低质量证据表明,硒可降低总死亡率和急性肾衰竭风险,但对其他终点无显著效果。机制可能涉及硒对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
结论
基于现有证据,不建议在危重患者中常规使用硒补充治疗,需更多高质量RCT验证疗效。
局限性
- 纳入研究证据质量普遍偏低;
- 存在发表偏倚风险;
- 剂量-效应关系需进一步探索;
- 缺乏长期随访数据。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