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周四发表的研究显示,孕期感染新冠的母亲所生子女面临更高的自闭症风险,同时还存在语言和运动发育迟缓等其他神经发育差异。
这项发表在《妇产科学》期刊上的研究分析了马萨诸塞州18100多例新生儿数据,是迄今规模最大的同类研究之一,重点关注2020年疫情初期至2021年部分时段(疫苗尚未广泛可用期间)感染病毒的母亲所生子女情况。
研究作者强调,作为观察性研究,该发现无法证明新冠直接导致儿童诊断出的病症,而仅表明母体感染与这些结果之间存在关联。麻省总医院医师科学家、哈佛医学院妇产科学副教授安德烈娅·G·埃德洛表示,即使风险有所升高,此类诊断的绝对概率对女性而言仍然极低。
"并非每位孕期感染新冠的孕妇都需要担心孩子会患上自闭症,"该研究合著者埃德洛说,"总体而言,绝对风险并不特别高。"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这些发现凸显了孕期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强调保护准妈妈有助于保障母婴双方健康。研究结果发布之际,新冠疫苗接种率正在下降。
今年春季,长期质疑疫苗的卫生部长小罗伯特·F·肯尼迪宣布,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将不再建议健康孕妇接种新冠疫苗,此举引发公共卫生专家广泛批评。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仍建议接种疫苗,联邦官员现表示所有美国人无论风险因素如何,都应咨询医疗提供者关于接种冠状病毒疫苗的事宜。
特朗普政府加强了对新冠疫苗政策的审查,同时鼓吹"孕期服用泰诺可能增加自闭症风险"的说法。多位医学专家指出,目前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孕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自闭症,并警告称孕妇在孕期经历的发烧也可能有害。
德雷塞尔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玛丽·安·库穆纳莱表示,该研究为临床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讨论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信息。"在当前疫苗犹豫的环境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未参与马萨诸塞州研究的库穆纳莱说。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审查了2020年3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的医疗记录。在861名孕期新冠检测呈阳性的女性中,有140人诞下的孩子在三岁前被诊断出神经发育问题。
研究人员表示,其中接种疫苗者极少。埃德洛与合著者、麻省总医院研究员兼哈佛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罗伊·H·珀利斯指出,未来需要对更大人群开展研究,以揭示接种新冠疫苗女性的潜在风险。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病毒性感染对胎儿健康影响的现有证据。有充分证据表明风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可能直接导致胎儿损伤。2015-2016年,当寨卡病毒在拉丁美洲传播并导致数百例小头畸形婴儿出生时,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公共卫生紧急状态,该病症特征为异常小的头部和发育不全的大脑。
科学家认为流感和新冠等呼吸道病毒极少能穿越胎盘屏障,其对胎儿的影响可能源于母体免疫反应。炎症可能是潜在诱因,炎症会释放信号分子,影响大脑中神经元——神经系统的功能单位——的生长、连接和迁移。
流感和新冠已与早产等产科并发症相关联,但关于对儿童神经发育长期影响的证据较为混杂——部分研究显示诊断率小幅上升,其他研究则显示无影响。
埃德洛解释称:"如果胎儿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可能产生连锁后果,不仅影响发育中的大脑,还会影响代谢系统、肝脏、胰腺、心脏和脂肪组织。"她补充说,神经发育诊断可能还会导致日后出现肥胖、代谢综合征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
研究人员指出了该研究的若干局限。凯撒医疗北加州研究部高级研究科学家丽莎·克罗恩强调,所有分析均未控制肥胖、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母体状况,"因此研究结果可能受这些因素干扰。"她表示需要更多研究,但结果确实"为支持孕期接种新冠疫苗提供了额外有力依据。"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