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圣诞节前夜,俄亥俄州餐饮业者Tommy Fello驶离餐厅时,误以为卡车爆胎导致车辆偏移。这位当时71岁的老人因清晨开始筹备节日自助餐而疲惫不堪,缓慢驾车回家时过度依赖车载自动校正系统。
实际病因出乎意料
Fello刚下车便失去平衡,数分钟后突然倒地,左臂和左腿无法活动。医生确诊其突发中风。
中风后生活:微小进步与重大挑战
溶栓药物挽救了Fello的生命,但后遗症持续存在。他左侧身体失去知觉、吞咽困难,且因手臂蜷曲僵硬承受剧烈疼痛。物理治疗和职业治疗虽带来些许改善,但进展极其缓慢。"甚至连端起水杯都像完成重大成就",Fello回忆道,"但我不停自问——这就是最终的恢复程度了吗?"
突破性技术带来希望
2024年初,Fello了解到MicroTransponder公司研发的Vivistim系统。该FDA认证植入设备将迷走神经刺激(VNS)与康复训练结合,针对存在长期功能障碍的中风患者。
工作原理为:治疗期间无线信号激活植入物,向迷走神经发送温和脉冲,增强大脑"自我重构"能力(即神经可塑性)。患者同时需在家持续进行日常训练。
据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神经外科医生Erez Nossek医生向CBS新闻透露,这种刺激能让中风患者实现"更显著和快速的运动功能改善"。2021年发表于《柳叶刀》的重大临床试验显示,使用Vivistim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程度是常规康复的2-3倍。
克利夫兰诊所首位受试者
2025年4月,在咨询克利夫兰诊所脑血管神经外科专家Mark Bain医生后,Fello成为该机构首位接受植入的患者。手术历时1小时,设备如钥匙扣大小,植入锁骨下方,微型导线连接至颈部迷走神经。Bain指出手术并发症风险低于1%。两周后设备启动,Fello在职业治疗师Sharon Covey医生指导下重启康复。
显著改善效果
植入四个月后,Fello报告重大进展。手臂持续疼痛与僵硬完全消失,已能进行用左手持物等日常动作。Covey形容其进步"巨大",特别指出"实现基本动作这种此前无法做到的事"。
现年72岁的Fello充满信心:"我非常高兴做了这个手术。我感到自豪,而且每天都能看到进步。"
中风治疗新时代
据专家统计,美国每年约80万人遭受缺血性中风。传统康复虽必要,但多数患者会遭遇平台期,遗留终身残疾。
Vivistim开启治疗新纪元。Covey评价:"这是数十年来中风康复的首次重大突破,将彻底改变康复领域。"Bain医生预测:"未来5-10年将涌现大量创新技术,助中风患者重获生活,创新应用的前景无限。"
对Fello而言,这个未来已然开始。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