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对于有室性心律失常高风险的人群,维持高正常血钾水平可改善临床预后。这项为期3.3年、纳入1,200名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通过补钾将血钾水平维持在4.5-5.0 mmol/L的高正常范围,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该研究由丹麦三个医学中心开展,命名为POTCAST试验(目标钾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心律失常负担)。研究通过监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ICD紧急治疗需求、因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住院(24小时以上)及全因死亡等复合终点发现:高钾组患者22.7%经历心血管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9.2%。
具体数据显示,高钾组在室性心动过速事件(15.3% vs 20.3%)和ICD治疗需求方面显著改善,心律失常住院率下降4个百分点(6.7% vs 10.7%)。研究特别指出,两组在高钾血症(血钾过高)和低钾血症(血钾过低)相关住院率方面无显著差异。
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使用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钾补充剂及饮食指导,经过85天调整使实验组平均血钾从基线4.01 mmol/L提升至目标范围。参与者同时减少或停用排钾利尿剂。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Roy Ziegelstein教授指出:"正常血钾水平对维持心脏电稳定性至关重要。心肌细胞内外的钾离子梯度调控复极化过程,过高或过低都会引发心律失常。"心脏专家Jayne Morgan强调,研究揭示的"黄金区间"需严格监控,因为4.5-5.0 mmol/L范围之外的波动可能引发室颤或心脏停搏等严重风险。
研究者同时提醒临床实践挑战:试验中患者每两周进行血钾监测,这在常规医疗中难以实现。专家特别警示公众,心血管疾病患者如需调整钾摄入量,必须在心脏病专家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补充。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