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与脑梗塞的CT和MRI诊断
目标
- 脑卒中的类型与病因
- CT和MR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CT和MRI在脑梗塞中的表现
- 学习视频(4分钟)
- 结论
颅内出血
定义:颅腔内的活动性出血
类型: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内、脑室内出血
病因:创伤(尤其是交通事故)
诊断原则:所有交通事故患者需常规评估头颈部,即使症状不明显
CT与MRI在脑出血中的应用
- CT优势:急诊首选
- 快速扫描
- 可评估骨质状态
- 检测早期出血
- 显示"三B"(血液、脑组织、骨骼)
- MRI局限性:不适用于急诊,但对脑实质病变(如梗塞、脱髓鞘、肿瘤)更敏感
脑出血的CT分期
- 急性期:高密度影
- 亚急性期:等密度影
- 慢性期:低密度影
案例展示:右侧丘脑血肿CT演变(A: 65 HU高密度;B: 8天后中心45 HU;C: 13天后密度持续降低;D: 5个月后形成脑软化灶)
脑梗塞
定义:多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坏死(最常见为缺血)
CT表现:
- 超急性期(<3小时):可正常
- 早期(4-6小时):MCA高密度征、豆状核模糊
- 晚期(>3天):边界清晰的低密度影、脑沟消失
- 亚急性期:质量效应、楔形低密度区
- 慢性期:脑室扩大、低密度基底节区
脑梗塞的MRI特征
- DWI序列:对细胞毒性水肿最敏感,显示为明亮信号
- 时间特征:
- 急性期(7天内):DWI高信号、脑沟消失
- 亚急性期(1-8周):对比增强逐渐减弱
- 慢性期:脑软化灶、脑室扩张
结论
- 脑卒中发展时序:超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
- CT优势:快速诊断出血性卒中
- MRI优势:早期检测缺血性卒中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