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药物能让血液变成蚊子毒药
尼替西农能够消灭抗杀虫剂的蚊子。
作者: Mack DeGeurin
发表时间: 2025年8月11日 13:00(美国东部时间)
来源: 尼替西农源自澳大利亚瓶刷树植物毒素,可将蚊子的日常吸血变成致命餐食。配图:picture alliance / Contributor / Getty Images
蚊子可能终于遇到克星:一种已获批用于治疗人类罕见遗传病的处方药,能让人体血液对疟疾传播蚊子产生致命毒性。2025年7月31日发表在《寄生虫与载体》期刊的新研究显示,这种名为尼替西农(nitisinone)的药物,甚至能让接触过该化学物质表面的蚊子死亡。
这一发现为遏制疟疾、登革热等疾病传播开辟了新途径,尤其在蚊子群体对抗传统防控手段的进化压力下。不过,人们是否愿意主动成为"诱饵"仍是未知数。
"本研究表明尼替西农通过特异性靶向血液消化过程,展现出与现有杀虫剂完全不同的新型作用机制",研究团队写道。
毒性血液
尼替西农源自澳大利亚特有瓶刷树(Callistemon citrinus)的天然毒素,最初作为除草剂研发。该药作用于酪氨酸——一种非必需氨基酸,参与激素产生和调节。20世纪末研究发现,尼替西农能治疗酪氨酸血症I型和黑尿酸症两种罕见遗传代谢病。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2002年批准其用于治疗这些疾病。
人类代谢酪氨酸的机制却成为蚊子的致命漏洞。今年早些时候发表在《科学转化医学》的研究显示,吸食服用尼替西农者血液的蚊子,会在数小时内死亡。更令人惊讶的是,即使人体摄入远低于治疗剂量的药物,对蚊子仍具致命效果。
这种毒性作用会阻断蚊子消化血液蛋白所需的酶。尼替西农干扰"血液餐消化"过程,相当于堵塞蚊子消化系统。简单来说,这种药物将蚊子的蛋白质转化能力转化为致命弱点。
发表在《寄生虫与载体》的最新研究更带来突破性发现:无需给人类用药也能实现灭蚊效果。实验中,研究人员让多种蚊子接触涂抹尼替西农及其他4种HPPD抑制剂的表面,无论吸血前后接触,蚊子都能通过足部吸收药物。
数小时内,接触表面的尼替西农对蚊子产生与摄食毒血相当的中毒效果。所有受影响蚊子均出现瘫痪和体色变暗现象。虽然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但研究团队确认该机制有效。目前尚不清楚药物如何通过足部吸收,以及为何其他三种同类药物未产生相同效果。
"本项目证明突破常规思维模式的重要性",论文资深作者、利物浦热带医学院荣誉研究员李·海恩斯(Lee Haines)表示。
应对抗药性蚊子的新工具
任何尝试用杀虫剂驱蚊却屡屡失败的人,都清楚现有手段存在局限。这不是使用者的问题:全球抗杀虫剂蚊种比例正持续攀升。研究显示,约30%蚊子群体已具备抗药性。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在疟疾流行国家中,90%以上已检测到至少一种杀虫剂抗性蚊种。每年约2.63亿人感染疟疾,近60万人因此死亡,抗药性蔓延正威胁全球公共卫生。
尼替西农的发现为控蚊提供了潜在替代方案。实验证明接触药物表面即可灭蚊,暗示其可用于蚊帐等防护材料。"尼替西农的多功能性预示着新型控蚊产品的可能性,其对杀虫剂抗性蚊子的有效性,在抗性导致防控失效的地区尤为重要",海恩斯强调。
人类控蚊手段已呈现多样化探索:美国部分地区释放仅产雄性后代的转基因蚊子;夏威夷使用无人机投放可降解蚊卵诱捕装置;中国科学家引入以幼虫为食的大蚊种群。不过未来家庭控蚊或许只需在纱窗涂抹尼替西农即可。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