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生成的图像总令人震撼。科学家将普通皮肤或血液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再定向分化为年轻态单核吞噬细胞(iMPs)。当把这些细胞注入衰老或阿尔茨海默病小鼠体内时,竟能增强记忆功能、缓解神经炎症,甚至让神经元呈现年轻化特征。
这项突破性研究来自美国西达斯-西奈医学中心再生医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采用的单核吞噬细胞(iMPs)作为"细胞清洁工",与传统"年轻血液"疗法存在本质区别。
告别"年轻血液"伦理困境
尽管二十余年的研究证实输入年轻小鼠血液能改善老年动物认知,但该方案存在严重伦理争议和临床转化障碍。正如首席研究员Clive Svendsen博士指出:"年轻血液疗法面临供体不足和创伤性采集等现实问题,而我们的实验室培养的iMPs既能规避伦理争议,又展现出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和衰老小鼠的双重治疗效果。"
研究团队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定向分化为年轻态单核吞噬细胞(iMPs),在为期三周的静脉注射后,这些细胞虽未直接迁移至大脑,却在肺脏和脾脏等外周器官聚集并释放保护性信号分子。
外周器官的脑保护机制
令人惊讶的是,接受iMPs治疗的小鼠在海马依赖的记忆测试中表现显著改善,其齿状回苔藓细胞(记忆编码关键神经元)呈现年轻化特征。蛋白质组学分析显示,iMPs通过降低血清淀粉样蛋白(SAA)水平发挥保护作用——这些由肝脏分泌的炎症相关蛋白在实验室培养中可杀死小胶质细胞,但经iMPs培养液预处理后,神经元存活率显著提升。
在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中,iMPs治疗虽未减少脑内β-淀粉样蛋白斑块沉积,却有效改善空间记忆和神经活动。这种不依赖斑块清除的认知改善效应,揭示了神经炎症调控和神经元保护在治疗中的关键作用。
从实验室到临床的挑战
虽然该研究在多个小鼠模型中取得突破,但向人类转化仍需克服多重障碍:
- 人类免疫系统复杂性导致的细胞排斥风险
- 干细胞治疗潜在的致瘤性
- 需明确iMPs分泌的真正有效成分
目前全球约5500万痴呆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占比达70%。这项突破性研究为开发靶向神经炎症的新型治疗策略开辟了道路,可能改变现有以淀粉样蛋白清除为主的治疗范式。若能在人体试验中验证疗效,将为数百亿经历年龄相关认知衰退的人群带来福音。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