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解决失眠问题或可预防未来痴呆症
梅奥诊所睡眠医学中心神经学助理教授Diego Carvalho博士指出:"这项研究的核心发现是,慢性失眠可能是可调节的认知衰退风险因素。"根据发表在《神经病学》杂志的新研究,失眠与认知障碍风险增加40%存在关联。
美国睡眠医学会数据显示,12%的美国人被诊断为慢性失眠。不同于基因等不可控因素,失眠是可通过干预改善的风险因素。研究对2750名受试者进行了为期五年的追踪评估,通过神经学检查和脑成像技术,发现失眠患者若能通过增加睡眠时间或药物治疗改善睡眠,其认知健康不会受到显著影响。
失眠如何损害大脑健康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Rachel Salas指出:"失眠不仅表现为入睡困难,还包括睡眠维持和质量的问题。"研究证实,睡眠在清除大脑突触废物、巩固记忆、调节情绪等方面具有关键作用。Carvalho解释称:"日间积累的某些蛋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标志物,而睡眠有助于清除这些有害物质。"
Salas强调:"睡眠不足会导致神经炎症加剧和突触可塑性受损,这些因素都会加速认知衰退。"研究显示,失眠患者普遍存在日间功能障碍、疲劳、情绪波动和认知问题,这些症状不应被视为正常衰老现象。
失眠治疗现状堪忧
65岁以上老年人群更易出现睡眠障碍,但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常衰老表现。研究发现,失眠问题在患者中存在明显漏报现象,导致治疗不足。Carvalho指出:"虽然年龄会影响睡眠模式,但日间认知功能障碍绝不是正常衰老的必然结果。"
改善睡眠的有效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证实为治疗失眠的首选方案。这种疗法通过建立规律作息、睡前放松训练、优化睡眠环境等具体干预措施,系统解决失眠问题。专家建议:
- 营造"洞穴式"睡眠环境(黑暗、安静、凉爽)
- 睡前限制屏幕使用
- 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
- 规律日间运动
- 避免清醒时长时间卧床
Salas强调:"虽然药物对部分患者必要,但必须结合行为干预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研究团队呼吁公众重视失眠问题,早期干预不仅提升生活质量,更能有效保护大脑健康。
【全文结束】